7月29日,2025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本次大赛聚焦机器人在养老服务中的康复训练、护理照护、智能陪伴、健康监测、公共服务五大刚需场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支参赛团队参与,汇聚53件智能康养机器人产品。
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大艾智能康养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艾康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艾行助行机器人、步步无忧足底压力检测系统等产品。
“我们这次带来的是一套从前期检测到后期方案制定,再到康复训练和状况评估的完整的康复解决方案。”大艾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杨永涛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款机器人可以实现仿人行走步态,可以帮助老年人正确行走、拉伸肌肉、活动关节,最后让老年人异常的行走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我们在产品中设计了很多安全性算法。重症脑卒中患者、长期失能的卧床老人、超高龄老人,以及膝关节变形术后康复的患者都可以使用这款设备。这款设备已经在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应用,很多患者在医疗级的康复场景下验证了其有效性。”杨永涛表示。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康复训练,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其自主研发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传统的康复训练是由康复医师来为患者做的,而这款产品可以替代康复医师,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以及评估测量等。”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产品部经理程鹏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被动训练是由康复手套带动患者手部做抓握、牵伸、对指、分指等动作。主动训练是在患者手部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之后,通过设备的辅助来做助力动作、抗阻训练、ADL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更早回归社会生活。除此之外,评估功能可以评估患者的肌力、握力、捏力等,帮助康复医师更好地衡量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于失能老人而言,其移动、转运过程是不容易的。在此次大赛现场,一款名为“小棉袄”的机器人则实现了这一目的。
“失能老人的位置挪移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老人无法进行配合。这台机器可以帮助我们更轻便地将老人从床榻移到马桶上,或是移到座椅或沙发上。”复旦大学研究生熊宇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为了帮助失能老人更轻松地实现站立、移动等动作,江苏伊维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带来一款助站代步车。“这款产品的首要功能就是助站。它的操作键只有两个功能键,老人操作起来很简单。作为轮椅时,它有五个档位,速度可达6千米/小时,其轮子采用的是麦克纳姆轮,可以原地360°转弯。对于手部不灵活的老人,以及子女或护理人员而言,还可以通过蓝牙功能来操控这款车。”江苏伊维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推广丁芳芳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款代步车目前已经上市售卖,价格1万元出头。”
对于长期卧病在床的重度失能老人,其护理工作也显得较为不易,北京护卧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悬浮翻身全自动防褥疮床垫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是专门为重度失能老人研发的一款科技产品。重度失能老YY易游体育人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移动,如果躺在床垫上没有进行及时护理,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褥疮、坠积性肺YY易游体育炎、肌肉萎缩等。”北京护卧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初君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据了解,该系列产品具有悬浮功能、可调式气流输送功能、0°—30°翻身功能、可调节加热功能,以及卧床者受压精准显示功能。此外,该产品还具有辅助排便、辅助治疗、防侧滑、远程监控等功能。
“这些功能组合在一起,基本可以保证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降低重度失能老人坠积性肺炎、褥疮产生的概率。目前,这款产品已在各大医院ICU中落地应用。”初君表示。
北京骅远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慧陪伴机器人,集成AI语音交互、自主导航、健康监测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情感陪伴与生活照护。
“这款机器人主要针对养老机构或养老院等场景。”北京骅远科技有限公司售前工程师沈义表示,“机器人的功能首先是业务咨询,可以在联网状态下接入大语言模型,通过大语言模型给出相应答案。机器人也有自己的后台知识库,会根据相应问题给出指定答案。该机器人还可以进行导航引领、视频展示,还有一些辅助的娱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