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林业大学2025届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展出了多件充满创意与实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设计能力,还反映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首先,金文卓的《基于KANO模型的智能网球辅助器械设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该作品针对网球训练资源分配不均、球场闲置以及预约困难等问题,通过服务设计与KANO模型的结合,提出了一种智能共享网球发球捡球机的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旨在优化网球训练体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推动网球运动的科技化、智能化进程。
郭雅楠的《基于行人安全的智能网联汽车交互设计研究》同样引人注目。在混合交通流场景中,车辆转弯盲区是影响行人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入分析车-人交互过程中的行为模式,郭雅楠设计了一种在转弯时采用小于459度的转向角度的智能网联汽车,配合标准化的交互界面,增强了行人与车辆YY易游网页之间的动态意图表达。
此外,梁旖暄的《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的照明设计研究》以及刘安琪的《森林康养基地的无人综合服务车辆设计》也都展示了关注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梁旖暄通过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照明设计研究,提出了改善医疗环境的建议,而刘安琪则结合生态美学与高效服务,设计出一款适合森林康养基地的无人服务车辆,体现了人、车、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李一冉的《UCD-KANO方法下的洪涝灾害自救产品设计研究》也让人深思。该设计为快速充气YY易游网页式救生筏,平时可作为座椅使用,灾时则可迅速展开,提升家庭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这一设计不仅实用,还兼具隐蔽性,体现了“平时可用、灾时能救”的理念。
此外,吕尚致的《京郊乡村养老驿站空间设施系统设计研究》及林茁壮的《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室内智能园艺系统设计》,均聚焦于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马恺月的《基于TPB与TAM模型的“零废弃”社区循环模式研究》更是将环境保护与商业空间的设计结合起来,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可持续消费的策略。
这场毕业展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设计才华,更体现了当代设计师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未来的设计师们将继续在实践中探索,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